浸膏密度:体现了浸膏初始固含量。降速干燥阶段如果颗粒水分过高,往外迁移的水分会使颗粒表面保持粘弹态而发生粘连,而且大量的水分迁移会破坏颗粒表面的圆整度。提高浸膏密度降低了水分,可快速形成玻璃体而降低此阶段颗粒粘连,同时可减少水分蒸发对颗粒表面的破坏,对提高产品流动性有一定意义。提高浸膏密度还可提高干燥效率,降低产品水分,使产品质量有所提高。但密度过高容易使喷头堵塞,降低产品收率。
保温温度:对收率和正常浸膏粉的水分影响不大,其影响主要在于降低料液的粘度,提高雾化效果。保温温度过低会使颗粒因雾化效果减弱而增大,在降速干燥阶段保留较高水分,增加粘连百分比,粘连颗粒往往含有较高水份,流动性较差,在储存中易软化粘连,因此应提高保温温度。
进料速度:进料速度增加使雾化效果降低,容易堵塞喷头,同时雾滴过重会造成甩壁,严重降低产品收率,调节喷头转速和喷头角度可以改善这些问题。但进料速度过高会大大减少蒸发面积,延长恒速干燥时间,并降低降速干燥效果,既增加了颗粒粘连,还使正常产品水分增高。因此生产中应当控制进料速度。
进风温度:升高进风温度可使产品水分进一步降低,形成质量较高的玻璃体。但由于同时升高了出风温度,容易使降速干燥阶段的颗粒表面温度升高,尤其是低 Tg 产品会再次进入粘弹态,造成严重的颗粒粘连和黏壁。但进风温度过低引起的问题更加严重,低温下干燥效果差,产品水分过高,同样造成严重的黏壁和颗粒粘连;即使未黏壁的产品,在储存中也会迅速结块无法使用。
因此,对于低 Tg 产品也应当提倡使用较高的进风温度,同时在干燥塔下部、分离器和集粉器采用降温措施来解决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