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酶的定义、特性及碱性磷酸酶于人体的意义

酶的定义、特性及碱性磷酸酶于人体的意义
更新时间:2016-07-15      阅读:5527

酶的定义、特性及碱性磷酸酶于人体的意义

 

一、酶的定义:

酶(enzyme)是具有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、RNA或其复合体.是生物催化剂,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,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.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.

 

 

二、酶的特性

  1.性: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,使得反应速率更快;

  2.专一性: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,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;

   3.多样性:酶的种类很多,大约有4000多种;

   4.温和性: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;

   5.活性可调节性: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、反馈抑制调节、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;

   6.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;

      7.易变性,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,因而会被高温、强酸、强碱等破坏;

适宜温度:一般来说,动物体内的酶zui适温度在35到40℃之间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植物体内的酶zui适温度在40-50℃之间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zui适温度差别较大,有的酶zui适温度可高达70℃。

适宜PH:动物体内的酶zui适PH大多在6.5-8.0之间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但也有例外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如胃蛋白酶的zui适PH为1.8;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植物体内的酶zui适PH大多在4.5-6.5之间。

   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,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,所以酶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酶的这些性质使细胞内错综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,使物质代谢与正常的生理机能互相适应。

      若因遗传缺陷造成某个酶缺损,或其它原因造成酶的活性减弱,均可导致该酶催化的反应异常,使物质代谢紊乱,甚至发生疾病,因此酶与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。每个细胞由于酶的存在才表现出种种生命活动,体内的新陈代谢才能进行;酶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催化剂,只有酶存在,人体内才能进行各项生化反应。

       因此研究酶的化学性质及其作用机理,对于人们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指导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 

三、影响酶的因素

    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,具有两性电解质的性质,能在电场中移动;酶的水溶液具有新水胶体的性质,不能通过半透膜。

     酶分子易受某些物理的因素(例如热、紫外线照射等)化学因素(酸碱、有机溶剂、胍、脲、去垢剂等)的作用变性,从而丧失活力。

     有些酶是单纯蛋白质,其酶活性只决定于蛋白质本身;另些酶是结合蛋白质,其酶活性的表现除除蛋白质外,还需要非蛋白质的辅助因子。在属于结合蛋白质的酶中,蛋白质部分叫酶蛋白(apoenzyme),非蛋白质部分叫辅助因子(cofactors)。二者都是酶活性表现所必需的,若把它们分开,酶就不具有活性,只有二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表现出活力。这种由二者结合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整体就叫做全酶(holoenzyme) 。

     在催化反应中,酶蛋白与辅助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,酶反应的专一性、性取决于酶蛋白本身,而辅助因子往往参与电子、原子或某些基团的传递作用。根据辅助因子与酶蛋白结合程度不同,可以把辅助因子分为辅酶和辅基。在酶分子中,与酶蛋白松驰结合,能通过透析除去的辅助因子称为辅酶(coenzyme),而与酶蛋白以共价牢固结合,不能经透析除去的辅助因子称为辅基(prosthetic group)。

酶分子较其他化学催化剂不稳定,强酸、强碱、高温、高压都能引起酶的变性。酶的作用必须在合适的条件下(常温、常压、近中性pH)进行,否则,温度、PH、底物浓度以及效应物等反应条件对酶活力影响很大。一般认为能使酶活力增大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(activator),而使酶活力降低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(inhibitor)。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的作用常表现某种程度的特异性。

 

四、具有特殊意义的碱性磷酸酶

1、定义:

碱性磷酸酶是一种膜结合蛋白,在生物体内直接参与磷酸基团的转移和代谢的生理过程。属于同源二聚体蛋白,分子量为56KDa。每个单体由449个氨基酸组成,完整的AKP分子呈现典型的α/β的拓扑结构,同时每个单体均具有一个活性中心,活性中心区域由Asp101-Ser102-Ala103三连体、Arg166、水分子、三个金属离子及其配体氨基酸组成。AKP被phoA 基因编码,与很多分泌蛋白一样,在细胞质内合成氨基末端带有信号肽的单体前体,信号肽引导前体跨内膜运输后被切除,同源二聚体形成。

碱性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,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底物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,并生成磷酸根离子和自由的羟基,这类底物包括核酸、蛋白、生物碱等。而该脱去磷酸基团的过程被称为去磷酸化或脱磷酸化。碱性磷酸酶是磷酸酶的一种,磷酸酶的作用与激酶的作用正相反,激酶是磷酸化酶,可以利用能量分子,如ATP,将磷酸基团加到对应底物分子上。碱性磷酸酶在碱性环境有zui大活力,对来源于细菌中的ALP来说,其zui适pH是8.0,而对来源于牛的ALP则是8.5。

ALP是一种含锌的糖蛋白,在碱性环境中(zui适Ph为10左右)可以水解各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磷酸单酯化合物底物。

2.分布:

碱性磷酸酶(ALP或AKP)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、骨骼、肠、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。这种酶能催化核酸分子脱掉5'磷酸基团,从而使DNA或RNA片段的5'-P末端转换成5'-OH末端。但它不是单一的酶,而是一组同功酶。目前已发现有AKP1、AKP2、AKP3、AKP4、AKP5与AKP6六种同功酶。其中第1、2、6种均来自肝脏,第3种来自骨细胞,第4种产生于胎盘及癌细胞,而第5种则来自小肠绒毛上皮与成纤维细胞。

3、正常范围:

正常范围(连续监测法) 

女性,1-12岁小于500U/L;大于15岁,40-150U/L;

男性,1-12岁小于500U/L;12-15岁,小于750U/L;大于15岁,40-150U/L。

高值可能说明有胆管阻塞现象;低值更多出现于儿童和孕妇身上。高值表明有可能发生了活动性骨沉积(这个可能译的不准,请指正,原文为active bone deposition),因为ALP是成骨细胞活动(造骨)的副产物(例如在佩吉氏斯症[畸形性骨炎]的案例中)。

一般来说,低值要比高值少见。碱性磷酸酶偏低有着实际临床意义,在临床上一般碱性磷酸酶偏高说明有肝胆系统疾病。碱性磷酸酶指标低也可以见于慢性肾炎,贫血,甲状腺机能不全等。此外,碱性磷酸酶偏低在肝病患者朋友们也是比较常见的,此时需要引起告诉重视,建议做进一步检查,查明病因,以便对症施治。

4、临床意义:

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 、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,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。对于不明原因的高ALP血清水平,可测定同工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。

1.生理性增高:儿童在生理性的骨骼发育期,碱性磷酸酶活力可比正常人高1~2倍。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,以及孕妇和进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后均可以升高。

2.病理性升高:

(1)骨骼疾病如佝偻病、软骨病、骨恶性肿瘤、恶性肿瘤骨转移等;

(2)肝胆疾病如肝外胆道阻塞、肝癌、肝硬化、毛细胆管性肝炎等;

(3)其他疾病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。

3.病理性降低:见于重症慢性肾炎、儿童甲状腺机能不全、贫血等。

抑制作用

除来源于胎盘外所有哺乳动物的ALP同工酶都能被高精氨酸所抑制;而除来源于肠和胎盘外所有的ALP同工酶都能被左旋咪唑所抑制;而除了来源于胎盘的ALP(PALP和SEAP)外,几乎所有的ALP都能在65℃2小时即被灭活。

单乙醇胺对碱性磷酸酶有温度依赖的抑制作用;

较高浓度的无机磷可竞争性地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;

EDTA通过络合碱性磷酸酶而导致该酶活性中心微环境构象发生变化,从而不可逆地抑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;

其他的抑制剂还有联苯胺(竞争性)、L-苯丙氨酸和丹酰-L-苯丙氨酸(反竞争性)、含氮杂环氧钒配合物(选择性)、五氯酚(对人胎盘碱性磷酸酶反竞争性抑制)等。

偏高危害

碱性磷酸酶(ALP)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.碱性磷酸酶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,以骨骼,肝脏,肾脏含量较多.正常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,由成骨细胞产生,由血液到肝脏,从胆道系统排泄.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,ALP只能提示胆道梗阻性病变,不能鉴别梗阻是良性还是恶性.一般慢肝大多都有多多少少的纤维化现象,只是轻重而已.

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肝脏异常,碱性磷酸酶偏高时,有可能是肝囊肿、肝结核、阻塞性黄疸、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等;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骨骼疾病,碱性磷酸酶偏高时,有可能是骨软化症、骨折愈合期、骨细胞癌和恶性肿瘤骨转移等;碱性磷酸酶偏高预示着白血病、甲状腺机能亢进。

 

五、如何提取及测定请见:《碱性磷酸酶的分离提取及比活力测定》。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